苏艳青家庭事迹

作者:时间:2025-10-09点击数:


一、孝善传家:一盏照亮世道人心的灯

苏家的屋檐下,流淌着一条看不见的河。那是苏艳青父母侍奉祖辈数十年如一日的孝道之河——当百岁祖母安坐庭院,他们细致入微的照料让老人笑纹里盛满阳光;当九旬祖父缠绵病榻,端药送饭的身影是暗夜里的烛光。这份孝心化作金乡县领导一次次登门探慰的感动,更成为十里八乡口耳相传的当代孝经。在苏艳青的记忆里,父母躬身奉亲的背影,恰似一部无声的教科书,让她自幼懂得:孝老爱亲的淳厚家风,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土中国最鲜活的注脚。

二、大家族的温情图谱

苏艳青婆家的庭院,充满了欢声笑语。公婆家中兄弟五人,五房妯娌亲如姐妹。每逢佳节,三十余口人围坐一堂的欢声笑语,成为优良家风最动人的具象化表达。

公公的奉献精神在特殊时期绽放光芒——疫情期间主动披上红马甲,寒风中坚守村口防疫岗;那把免费为老弱病残理发的推剪,更在咔嚓声中传递着超越血缘的温情。婆婆胸前的“最美婆婆”勋章背后,是待媳如女的真心,照顾孙辈的任劳任怨,邻里有难时的雪中送炭,尤其那句“做人要懂得感恩,做事要不求回报”的朴素箴言,早已融入家族血脉。

这份和睦并非偶然,而是公婆以身作则树起的家风丰碑。更动人的是苏艳青的回应:天冷添衣、病榻守候,公公术后陪护时被邻床误认为“闺女”的笑话,恰是对超越血缘的孝道最生动的礼赞。

三、从孝亲到济世的精神接力

当孝道基因遇见党员使命,她的教育生涯绽放出双重光彩。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,她把老辈人“克己奉公”的训诫转化为行动纲领,带领支部党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,多次获党支部项目立项,并主持省级教改课题、组织社区志愿服务。

四、生生不息的家风长河

苏艳青家门前挂着的金光闪闪“精彩人家”奖牌,是她的公婆与亲人践行家风教育的实证:她带着孩子参与图书捐赠活动,让童年在公益中理解责任;组织家庭爱心捐款,使善意成为代际传承的基因。

言传身教间,孝老爱亲的种子已在新生代心中萌发:孩子们为社区宣讲健康知识、义诊的身影,子女做义工的举动,都是新时代的家风篇章的续写。这份传承印证了最高法弘扬的司法理念——优良家风作为“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”,具有凝聚向上向善力量的深远意义。

苏艳青的家庭故事,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。从孝亲床前的晨昏侍奉,到抗疫前线的志愿坚守;从病榻旁“儿媳是闺女”的温情误会,到三尺讲台上的奉献传承——孝善精神在代际传递中完成从小家到大爱的升华。当全家捧起“精彩人家”奖牌的时刻,他们托起的不仅是家庭荣誉,更是对《民法典》所倡导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的生动诠释。


联系我们   电话:0531-89628035     邮箱:zhongyiyaogh@163.com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  鲁ICP备05002379   中国教育工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