徜徉古诗词,期待守得云开见月明
——家有小女,共读古诗,宅避瘟疫
外国语学院工会 刘国伟
2020年寒假的主题是宅在家里爱国,日复一日,难免蹉跎,可巧八岁小女开始研习古诗,正好共读。
(一)诗词中的传统节日
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从《元日》开始,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时值瘟疫纵横,学过一点中医的母女正好可以研究一下“屠苏”: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。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,其配方为大黄、白术、桂枝、防风、花椒、乌头、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。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、祛风散寒、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。我们的传统医学,其实是渗透在生活中的,一直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,正如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,在为我们的国家保驾护航,而纪念那些牺牲的勇士和在瘟疫中逝去的人,则可以在《清明》节之际表达哀思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当然,我们更加希望出征的英雄们凯旋而归,团团圆圆,度过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中秋节,也不要在重阳节留下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 的遗憾。女儿懂得了古诗中的节日和风俗,反而对宅在家里多了一份感激,毕竟,我们可以相守相伴,共克时艰,也是一种品格的养成。
(二)诗词中的品格
假期开始的时候,楼下的腊梅花开,八岁女儿教二岁小儿,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”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,已然让她倾羡不已, 自然,我也希望她了解,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是何等的高贵。当有人不畏严寒,为我们挡风遮雨的时候,他们的高贵,坚贞,正如“千磨万击还坚韧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《竹石》,给我和小女树立了榜样,危难时刻,正是品质修炼的时机,我们的民族,向来是有铮铮铁骨的,我们也要点滴积累,养成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”的傲骨,才不负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。
(三)诗词中的大好河山
冬去春来,我们仍然居家抗疫,那就从诗词中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,想来江南已经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了,小女去年游览了西湖美景,格外思念那“山外青山楼外楼”和“绿杨阴里白沙堤” ,许是那“湖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的景色早已刻入脑海了。年初入蜀,登过玉垒阁,读到《登楼》中“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”自然忆起成都畅游的点点滴滴。不能出门领略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”的《江南春》,我们就在家里想象“白银湖里一青螺”的洞庭水色,和着音响中的钟声神游“姑苏城外寒山寺”。自然,关心牵挂的还有有黄鹤楼和长江水的湖北武汉,希望疫情结束之后,我们可以一起去看“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”,也登上曾有“故人西辞”的“黄鹤楼”感受一下“唯见长江天际流”。
(三)诗词中的别离
疫情尚未结束,但是许多人要返回工作岗位,复工复产,假期主要在威海度过的女儿对要复工的爸爸依依不舍,离别之际,正可以温习送别古诗词。其中不乏自古离别多伤感之词,如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和“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”,但是我更希望小女能从诗句中体会到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的浪漫、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的豁达、“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”的乐观,更能身在困境,保持纯真,方能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。
春已至,花已开,已经到了“春色满园关不住”的时候,很快就会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了,从古诗词汲取了能量,见证了伟大祖国的众志成城,也就坚定了我们“守得云开见月明”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