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有书香,相伴时光

作者:时间:2020-05-18点击数:

愿有书香,相伴时光

机关工会 张萌

我从小就喜欢读书,喜欢捧着书卷闻着淡淡的墨香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心爱书的那份自由自在。喜欢神游书海,入无我之境的那份平静安然。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如古时之班昭、易安,今日之徽因、爱玲一般博学多才、蕙质兰心的才情女子。如今看来,这个梦想是难以企及了,但读书确然让我成长为一名知识女性,并使我在生活中深受裨益,功不可没。

我对书的喜爱源自父亲的影响。父亲是泰安师专中文系毕业生,喜欢研读文学书籍,从我小时便注重对我的熏陶。我人生的第一本书,是父亲在我两岁时送我的《幼读古诗百首》,在扉页上,父亲饱含期许的写下了“为了萌萌”,从此我便与书结缘。不认识字,父亲便给我读书。上了幼儿园,每日坐班车去园的路上,就是我的背诗时间,每周背下一两首古诗,渐渐竟也积累了不少。后来识了字,没有了阅读的障碍,我就开始了自由阅读之旅。八十年代,生活并不富足,买书的开销也算是一项重大支出,可父母于买书上从不吝啬。当然,我也十分懂事,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和卖废品的所得如葛朗台般用心积攒着,从不乱花。每当看着存钱罐越变越沉,又够去书店奢侈一番时,便觉得心里分外暖和。至今,我还对解放路上的那家新华书店记忆犹新,那是我小时最爱去逛的地方,每次去必小有收获。搬回来的精神食粮虽不多,却也可填填我饥饿的脑袋。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,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是小小的我最渴望的体验。连环画是孩子们的心头好,我现在还记得我最喜欢的一套是《中国神话传说》,不知翻了多少遍。只可惜后来搬家时不知所踪,若能留到现在就是很可贵的了。没有新书可读的时候,我就瞄上了父亲的书,去他的书架偷书来看也是一大乐事。虽然净是《古代汉语》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《古文观止》《诗经译注》《论语批注》之类,大多数书都看不懂,但翻翻也是极好的,对我打下良好的古文阅读基础很有帮助。那时我最喜欢看的是四大名著,全本,《红楼》《西游》更是从头到尾读了下来。随着书中情节跌宕起伏,心境也上上下下,读黛玉焚稿,哭的摧心伤肝;看大闹天宫,乐的拍手称快。

读书拓宽了我的眼界,扩大了我的知识面。于是,语文便成了我的强项。在小学,班主任一般都是语文老师担任,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班主任最喜欢的学生,嗯,之一。后来还在济南市“小红花”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、二等奖。学校给我贴了大红喜报,校长亲自用红纸封了红包给我发奖学金,这是我人生中第一笔奖学金,三十元的 “巨款”着实让我这个“守财奴”狂喜了好一阵子,让我实实在在尝到了读书的甜头。“书中自有千钟粟”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古人诚不欺我。当然,咳咳,我读书的目的还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啊。高考的时候,语文成绩也算争气,给不成器的数理化填了些窟窿。填报志愿的时候,我这理科生毅然选择了中医专业,也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偏爱。

培根告诉我们,“书是治俗、治愚的良方。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读散文使人宁静,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,博物使人深沉,伦理使人庄重,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。”读书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更加广泛。二月河、当年明月的历史小说,余秋雨和三毛的散文,张爱玲的小说,还有人物传记,唐诗宋词,博物考古,科学幻想,推理悬疑,都是我所喜爱的。只可惜涉猎虽还算驳杂,确无一精深,浅尝辄止,深以为不足。

工作以后,阅读也成了我职场进步的阶梯。除了阅读一些为人处世、管理、励志之类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,期间还攻读了博士学位,提升学术水平,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有了孩子以后,每日为琐事所扰,便少了些读书的时间与心境。但是也尽量利用碎片的时间来阅读。读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偏重于育儿和亲子阅读。阅读能使女人成为更好的母亲。宋代司马光就说:“为人母者,不患不慈,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。”阅读,让我学习了更多教育理念,也让我重新学会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与人生,和孩子共同成长。

父亲已逾古稀之年,仍每日读书不辍,活到老学到老,是我学习的榜样。父亲沉迷于诗词格律研读,自得其趣。平日里,我有时兴之所至也会戏作些打油诗,便会拿来和父亲交流品评一番,也是其乐融融。胡诌了“十六字令”《书》三首,顺记于此。

 

书,

灯下斟茗捧卷读,

惊抬眼,

天际现金乌。

 

书,

肉味无思懒在屋,

甘如醴,

学海苦哉乎?

 

书,

数载寒窗形影枯,

衣宽渐,

心念却如初。

 

总之,在我的成长过程中,身旁一直有书籍相伴。我深信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一个女性看得见得气质是由看不见的内涵做支撑的。而读书,可以让人变得宽容,变得简单和纯真。读书可以让人多一些恒心和毅力,培养坚毅的品质。读书能让人充满思考的力量,变得更为淡定和从容。

人生之路,道阻且长,愿有书香,相伴时光。

 

联系我们   电话:0531-89628035     邮箱:zhongyiyaogh@163.com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  鲁ICP备05002379   中国教育工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版权所有